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古人称, “石之美者”为玉。从世界文化史上看,只有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从未中断。作为玉文化的其中一个高峰——“红山文化”,从历史价值、制作工艺、真假鉴别和经济价值上一直争议不断,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了文物鉴定专家华义武,请他谈谈红山玉器的市场价值和收藏情况。 华义武收藏的红山玉人 华义武收藏的红山玉龙 华义武收藏的红山玉器 无法用价格去衡量的价值 ...
2017年11月10日,“九佬十八匠:韩光友先生民俗器物藏品展”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开幕,同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艺术研究院“文化遗产与传播研究中心”宣告成立。 “九佬十八匠”是中国民间对于传统手艺人以及能工巧匠的俗称。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大到盖房修屋,小到缝衣补靺,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密切相关,他们既是传统社会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帮手,又是民间艺术的创造者与传承者。手工艺活...
最近,南昌市青云谱区一工地施工时,意外发现一块刻有“南昌妇幼医院”的石碑。经过专家鉴定,这是民国时期的文物。据介绍,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有着百余年历史,该院前身历史除文字记述之外,还缺少史物见证。这块文物石碑的惊现,有力印证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的百年辉煌历史。 石碑由来 伟大女性康成一手创办南昌妇幼医院 省妇保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1902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女性之一,最早的一批留美女学...
1974年,陕西秦始皇帝陵陵园东侧兵马俑坑看似偶然的发现,揭开了秦俑发掘与研究的序幕。40多年来,出土的上千件秦俑蕴含着丰富的秦俑服饰文化。秦俑服饰研究从初时的风发泉涌,至今仍方兴未艾,加之秦陵地区尚有未知的发现,秦俑服饰的全貌也有待呈现,可以说,秦俑服饰的原始察终,通过睹微知著的科学研究探求其来有自的历史根脉,是秦俑学和秦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及其发展的内在需求。 ▲ 高级铠甲军吏俑(图片来源...
元代 银质 通高18厘米,口径9.2厘米,重257克 1996年临澧柏枝乡窖藏出土 盏托是饮茶或补品类的器具,一般人使用的是瓷盏托,家中富有则使用档次较高的盏托,明代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使用的盏托是玉盏,金盖和金托盘,临澧柏枝乡窖藏出土的银盏托,也应当是富有人家的器物。此银盏托由银盏和托盘组成,盏身为双层结构,腹外部饰模压锤击成型的双翼龙纹;托盘也有模压锤击成型的龙纹。龙纹在...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照宇团队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玉山镇上陈村新发现一处旧石器遗址——上陈遗址。该遗址拥有连续性较好的人工制品文化层序列,时间可追溯到大约126万年到212万年前。这一发现表明,古人类可能很早就出现在非洲以外的地方——比之前认为的更早。《自然》本周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 蓝田上陈村一带第27层古土壤中取出的石器近景 据介绍,迄今较为公认的最早的非洲以外的古...
青玉是和田玉四大类别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端的昆仑山脉。在和田玉发展的整个历史中,和田青玉在中国千年历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变换众多,和田青玉在和田玉中是硬度最高的。 青玉 青玉玉质细腻温润、玉色纯正,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国玺的主要选材,所以玉器界都称和田青玉为“帝王之玉”。 “乾隆工”是乾隆时期精美玉器的代名词。“乾隆工”的标准有...
战国银虎战国银虎 战国银双虎战国银双虎 战国银卧鹿战国银卧鹿 华夏至迟在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即可制作出具有一定工艺的黄金饰品。但是在春秋战国以前,金银器的制造由王室贵族所垄断,一直附属于青铜工艺,尚未独立成行业。至战国时期,源于青铜工艺的金银器制造有了很大发展,开始出现了金银器皿。而1957年陕西神木纳林高兔村战国晚期的匈奴墓中,其出土的大量圆雕银虎、鹿和金虎等动物饰品,就是...
你知道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是哪家吗?其实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就坐落于上海,即震旦博物院。这家博物院又和一名叫韩伯禄的法国传教士密切相关。韩伯禄,于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来到上海传教,在徐家汇圣依纳爵堂(后称旧堂或老堂)任司铎。他精通物理、动植物诸学科。来到上海的第二年,就在徐家汇天主堂(今蒲西路220号)边创建了博物院,自任主任。 建院时,初名“自然历史博物院”,是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博物馆...
我有两个朋友,他们各自拥有一件东西,当然,谈不上什么珍珠宝贝,却有让人过目难忘的魅力,令我念念不忘。 日历翻过去一百多年前,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山(院)长招待贵客佳宾,盛装糕点果杂的那个果盒,会是个什么模样呢?我想像不出,恐怕你也想像不出。长沙杜甫江阁“千年一品收藏会所”展示的一件藏品给了你完美的答案。 圆形的黑漆盒子图1 圆形的黑漆盒子图2 这是个圆形的黑漆盒子,髹的是国漆...
《东观余论》(资料图)《东观余论》(资料图) 小克鼎小克鼎 王齐翰《勘书图》王齐翰《勘书图》 李德懋(款)《白鹰图》李德懋(款)《白鹰图》 北京的琉璃厂,素有民族文化博物馆的美誉,它曾经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文化界人士。清中叶以来,朝鲜使团的一些学者,每次到中国,都要逛逛琉璃厂。清末民初,一些欧美人和日本人也成了琉璃厂的常客。 朝鲜学者:购置汉文典籍 朝鲜是当年属清王...
余逸伦(左)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向徐星(右)请教问题,桌上放着他们这次野外考察发现的恐龙化石。实习生 杨奉焓 摄 余逸伦在内蒙古二连浩特进行野外考察。余逸伦供图 本周出镜 余逸伦 男,人大附中高一学生 互动方式:跟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去内蒙古二连浩特进行野外考察。 强二代关键词:科学探索、吃苦、自主学习 8月的内蒙古二连浩特戈壁滩,天气炎热...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11月13日向媒体展示其重大考古发现。中新社发 龙宇阳 摄 13日,记者在现场采访了解到,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共发掘西汉、东汉、南朝、唐代各时期墓葬27座,清理出各类文物200余件。中新社发 龙宇阳 摄 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该研究所在广州太和岗发掘西汉、东汉、南朝、唐代各时期墓葬27座,清理出土鎏金、玛瑙、青釉、铜、软陶等质地文物200余件套。 此次勘...
奤夿屯村清理后的遗址。徐娜摄 本报记者 王海燕 通讯员 徐娜 邢军 巨大的水车矗立在河道旁,水轮“吱呀吱呀”转动,带动十多个石磨和碾子,源源不断碾磨着各式各样的谷物……这种在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劳作场景,曾在1000年前的北京上演。 昌平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日前介绍,经过数月的清理,一处以河水势能为动力加工粮食的辽金时期古遗址,在该区马池口镇奤夿(hb)屯村露出真容。这样的发现,在...
章丘发现汉代古墓群,出土了铜镜、陶罐等50多件文物。 出土的“大泉五十”铜钱。 12月5日,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通报了章丘市曹范镇于家埠一考古工地的发掘成果,在为期约一个月的发掘中,不仅发现少见的两汉之交墓葬群,而且出土文字清晰的“王莽币”,证实该墓或为少有的有文字证据的王莽时期墓葬群。 几亩地范围 发现15座汉墓 这片古墓群位于于家埠村一电力施工工地内,自11月份起,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